首页

傲柔女王踩踏

时间:2025-05-29 12:38:48 作者:河南开封:花式普法走“新”更走“心” 浏览量:31749

  中新网开封5月29日电(张钰惠)5月28日,“网络普法看河南”媒体团走进河南开封,看开封如何开展“花式”网络普法,让基层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学法用法。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初心书社党群服务中心银龄书角。中新网 张钰惠 摄

  聚焦“一老一小”,打造网络普法阵地

  走进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初心书社党群服务中心,一个直播支架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这便是该中心解决社区居民问题的好帮手。

  据了解,初心书社创新网络普法模式,通过立体化、场景化、数字化实践,打造网络普法宣传的全新标杆,成为群众学法用网,提升网络素养的基层阵地。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日常围绕“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将普法知识与各类活动结合,多角度、多形式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针对‘一老’,我们打造了网络普法银龄书角,收集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等相关书籍,配备专业法律志愿者,定期开展普法讲座、法律咨询服务,为老年朋友答疑解惑,守护他们在数字时代安心‘冲浪’。”

  针对“一小”,中心以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关切点为切口,开展普法直播,让法治观念扎根青少年心中。自建成以来,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中心开展了“网络普法 e路童行”六一主题宣传活动、“绘文明之扇 扬网络清风”非遗漆扇制作等活动,筑牢未成年人“防护墙”。

  《宋都调解》现场。中新网 张钰惠 摄

  调解节目变普法课,架起群众信赖的“公平秤”

  走进开封市司法局,《宋都调解》现场的屏幕上正播着一期调解案件。

  据了解,《宋都调解》是一档以服务性和教育性为导向的法治电视栏目,将调解和普法有机融合,通过“调解中普法、普法中调解”的创新模式,成为群众信赖的“公平秤”,更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典范。

  “生活中,群众之间的一些矛盾纠纷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民事纠纷很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

  开封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宋都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胡微微介绍,《宋都调解》自创办以来,已经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00余起,覆盖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农民工欠薪等民生领域,通过调解宣传解读宪法、民法典、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累计播出节目359期,以电视为载体、微视频抖音融媒体全覆盖,一期节目就是一堂普法课,有效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素养。

  据悉,该栏目不仅以全市8000余名调解员作为中坚力量,还聘请100余名退居二线的政法干部、800余名律师加入调解队伍,同时邀请50余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政协常委以及各领域专家担任人民调解监督指导员,为栏目注入智慧与动能。

  开封市博物馆“宋风四雅”体验区。中新网 张钰惠 摄

  “非遗+”,让普法有“颜”更有“料”

  走进开封市博物馆,在“画韵年丰”展厅,身着现代法治外衣的门神年画引人注目。象征和谐社会的和合二仙、公正与威严的化身包拯、惩恶扬善的钟馗,无一不体现着非遗普法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汴绣展厅,绣工们正在制作法治香囊。手帕、折扇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依法上网”等标语通过传统针法跃然绢帛之上。

  随后,采访团走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宋风四雅”体验区。点茶师以茶膏为墨,在茶汤上勾勒“清朗网络”图案;插花艺术展中,梅兰竹菊对应“文明用网四准则”。在感受宋代雅致生活美学的同时,也可体验非遗普法带来的雅致。

  近年来,开封市委网信办紧跟时代步伐,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普法宣传之路。其中,非遗作为开封的特色瑰宝被纳入普法宣传体系,以非遗为新阵地,围绕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网信法律法规,挖掘一批有地域特色的非遗法治文化产品,在文化产品创作中传递法律知识,增强普法效果。(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方将派特使前往中东

大家看到从企鹅栖息地直飞而上,追赶无人机的就是贼鸥。它们是企鹅的大敌,会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企鹅的栖息地,叼食企鹅蛋和雏企鹅,而飞行是它们的强项。

中纪委连续打虎,秦如培被查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辐射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晋阳说,为了加强辐射环境监测,甘肃将辐射环境监测纳入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部署实施,科学组织开展辐射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核设施周围环境监督性监测及饮用水源地辐射环境专项监测。

第八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浙江富阳举行

蒋胜男:我关注到基层减负这一话题的契机主要源于对年轻人工作状况的长期关心和深入研究,特别是在2022年我提出《解除35岁职场恐惧、修订国家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的建议》,调研过程中就更加了解了这个问题。

打虎!陈晏被查

纺织产业是华容县首个百亿产业。2017年,华容成立湖南首家县级产业引导基金,分别向当地纺织龙头企业科创纺织、科力嘉纺织投资3000万元,引导企业机器换人、数字赋能,全力推动纺织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2023年,华容纺纱规模增至100万锭,占湖南的四分之一,针织纱产量、牛仔纱产量均居湖南第一。

阿图什西梅挂枝迎丰收

德阿风电项目建成于2017年,总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总装机容量24.45万千瓦,由中国国家能源集团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德阿风电厂运营7年来,每年可供应约7.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1.5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0万吨,同时满足当地3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